潮州新闻网潮州论坛为您提供潮州市新闻潮州天气预报 潮州招聘等信息。本站内容包括潮州民生新闻,潮州招聘信息,潮州市广告等!

潮州新闻网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潮州新闻 > 凤山村:红色革命热土

凤山村:红色革命热土

时间:2023-02-24 17:05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南昌风雷大地,潮州七月红南粤。碧血洒韩江,激流汇井冈。重来已过半世纪,地覆天翻今非昔。竹竿山头望,无限好风光。这首粟裕将军1979年12月重访潮州时所作《竹竿山头望》的诗,描绘了他和战友们经历的革命岁月。 这首气势磅礴的诗,既讲述了八一南昌起义在

  “南昌风雷大地,潮州七月红南粤。碧血洒韩江,激流汇井冈。重来已过半世纪,地覆天翻今非昔。竹竿山头望,无限好风光。”这首粟裕将军1979年12月重访潮州时所作《竹竿山头望》的诗,描绘了他和战友们经历的革命岁月。

  这首气势磅礴的诗,既讲述了“八一”南昌起义在我党、我军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意义,又指出了南昌起义军进驻潮州后,对推进潮汕地区乃至整个南粤的革命斗争发挥的巨大影响作用。

  1927年9月,粟裕随南昌起义军首次来到潮州,在西湖涵碧楼担任总指挥部警卫工作,在竹竿山同敌人血战,同周恩来、贺龙、叶挺、等起义军领导一起,亲历了潮州革命史上重要的篇章——“潮州七日红”。当时,防守潮州的南昌起义军仅600余人,防御阵地就设在潮州城外韩江边的竹竿山。

  诗中提到的“竹竿山”,这座位于潮州城北郊的险峻山头,连接着韩江北堤,面江临城,与金山一道捍卫着潮州古城的安全。而在竹竿山脚下,有一个村庄——湘桥区凤新街道凤山村,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。

  凤山村位于湘桥区西北面凤山南麓,以山命名,东面比邻凤新街道花园村、南连陈桥村、西邻莲云村。人口约4200人,村内有陈、章、李、许、彭、吴、蔡、杨、朱 、舒等10个姓氏,如今人口较多的姓氏有陈、章、李、许等姓。凤山村面积约1.43平方公里,地貌以丘陵、山地为主,山地面积297.5亩,森林覆盖率90%以上。1993年4月,凤山村被潮州市评划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管理区(村)。

  忆往昔,峥嵘岁月稠。据凤山村退休村书记陈衍歆回忆,1948年8月,由高厝塘民兵队长许乌毛为向导,带引潮揭丰边山后武工队队长赵世茂,队员丘立光、古三、杨潮、吴坤江等同志秘密进入凤山村,以凤山村村民陈唪的家里作为秘密联络点,串连发动群众,播下革命种子,使得凤山村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潮揭丰边山后武工队活动的落脚点、农村革命的根据地。

  在凤山村村干部提供的档案资料里,笔者看到一份记录于1992年10月21日-22日在凤山管理区会议厅召开的《凤山村“解放战争时期游击队活动的革命斗争情况”座谈会纪要》(以下简称“座谈会纪要”)。

  年逾八旬的陈衍歆是当年这场座谈会的主持人,当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,他说:“1992年参加座谈回忆的,有当年的武工队员、民兵、农会领导,也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村干部,还有当年北厢乡副乡长陈耀板。他们在座谈会上畅谈自己的革命经过,详细陈述了游击队活动的来龙去脉。当年的革命事迹可歌可泣,革命活动如火如荼。凤山村村民们都是好样的。”

  1948年,随着武工队伍不断壮大,武工队急需一批手枪袋及改装几个夜明表面。凤山村民兵接到这个任务后,在民兵队长、凤山村村民陈唪的带领下,北厢乡副乡长、凤山村村民陈耀板想尽办法,用几张牛皮纸,把手枪袋包扎成几捆,掩人耳目。在“座谈会纪要”中,陈耀板回忆道:“当时我从白桥到葫芦山后路仔,一听到前后有什么声音,就停下来钻入路边躲藏,人一紧张,脚被树刺扎到,踩着石头,流血了还没意识到痛,回到家后,上衣被树刺划破了,脱出来的时候,才知道自己流血了。这一回,连续几天吃不好睡不香。后来我还去城内换六个夜明表面给武工队。”最终,他成功为武工队购买50个手枪袋和6个夜明表。

  1949年春天的一个晚上,许乌毛让陈唪找一两个民兵,准备切断竹竿山至龙空涵500多米长的通讯电线。那一夜刚好下起了瓢泼大雨。陈唪一行人穿黑色衣服、带上钳子,冒雨摸着崎岖的竹竿山小路爬去。他们到了目的地,先观察周围动静,留一名民兵放哨,其他人爬上电线杆,把电线切断,然后迅速收线,带到山坑里藏起来。在“座谈会纪要”中,陈唪回忆道:“当我们回到家里时,一身都是雨水,全身发抖。”

  当时,凤山村民兵组织成立后,民兵们主动为武工队站岗、放哨、送情报;凤山村农会成立后,在武工队的指导下,村民开始捐款募粮支援部队,向凤山村的富户募集稻谷和港元;组织发动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斗争,群众冒着生命危险,绕过重重岗哨,机制勇敢地闯过关卡,为武工队购买夜明表等军用品;凤山村有的青年主动参加游击队,投身革命队伍……

  凤山村村干部说,凤山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,激励后人积极奋进,不忘过去的峥嵘岁月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,始终给予全村人力量和鼓舞。

  凤山村创村年代较早,村内的赤岭等地有唐、宋古窑址发现,且数量不少。明嘉靖年间,曾任工部尚书、礼部尚书的盛端明葬于潮州城北之凤山。

  盛端明(1476~1556年),广东大埔县镇人。盛端明于明弘治十一年,参加乡试考中解元。中弘治十五年壬戌科殿试金榜三甲第105名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。他曾任浙江按察分司金事充任提督学道、任南京尚宝司卿、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、南京大常寺卿、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、礼部右侍郎、礼部左侍郎、工部尚书、礼部尚书加大子少保等职。

  嘉靖皇帝为褒扬盛端明,在潮州城内建有3座石碑坊族表。一是县学右侧“解元坊”,盛端明被列为潮州七解元之首;二是郭膺巷口“六贤坊”,列为当时科举六贤人之一;三是上水门街口“官保尚书坊”。

  盛端明在家乡,热心公益事业,捐巨资修筑北门堤。他颇负文才,著作甚丰。清康熙《潮州府志》艺文部录有《启圣祠记》《大埔县学记》《虞山书院记》《潮州府职官题名碑》。

  盛端明对医学情有独钟,其纂修医学秘法书籍,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。《潮州志·艺文志》收录《程斋医抄一百四十卷》《程斋医抄撮要五卷》《玉华子四卷》《程斋近稿》等。盛端明过世后,葬在凤山(现李厝宫后与章厝交界地方),墓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,墓墙高约5米,墓前设有石人、石马等石像二十余对,并设有“落马亭”,四柱三门四叠牌楼,可惜1958年墓被拆毁。

相关标签:潮州新闻(1733)

    赞助商广告